第135章 声声慢 (1 / 3)

136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

【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但您如果只注意到了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

【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后世虽有用叠字比之更甚者,却已是东施效颦,失之穿凿了。】

李二:“一个女子,能有这般才情,确实难得!”

朱元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杨慎:“宋人填词,李清照亦称冠绝。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然而,纵有千般才情、万般深意,又能改变什么呢?】

【赵宋苟安,故土不再,爱侣已去,此时的李清照,也只能和同样经历国破家亡的南迁诸人一样,飘零不定。】

【那时候的李清照,多想有个宽广的臂膀可以依靠,可以让她继续自己的爱好啊!】

【绍兴二年(1132年),四十九岁的李清照迁居临安,就此遇到了她一生的劫难,张汝舟!】

【张汝舟,浙江归安人。早年为池阳军中小吏,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进士,绍兴元年,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

【张汝舟算不得什么才子,更不是什么高官,能娶到李清照这样名满天下的大才女,应该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定会倍加呵护吧?】

【确实是,起码刚开始是!】

【但,得到的就不会再珍惜,得不到的才是好东西!】

【而且,张汝舟这个老卑鄙,想得到的不仅是李清照的人,还有她的钱――那一大箱一大箱的金石文物!】

【在李清照眼里,那些是凝聚了她和赵明诚一生心血的学术研究材料,但在张汝舟的眼里,那就是钱啊!大钱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