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韩非 (1 / 3)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像之前的儒家圣贤一般,由于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只能将自己的情怀全部寄托于自己的文字。

迫于对现实的无奈,荀子也开始了收徒讲学,他将他自己最宝贵的一生全部留在了稷下学宫和楚国兰陵。

对于李斯,韩非是有一些了解的。

李斯与韩非虽然都拜于荀子门下,但两个人的出生却天差地别。

李斯,出生于平民最底层,年轻的时候在地方上曾做过小吏。

韩非曾经听说过李斯自己讲过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李斯在厕所里看到老鼠正在吃东西,每逢有人或者其他的动物经过时,老鼠就会惊慌失措地到处逃窜。

后来李斯又跑到了粮仓里,看到老鼠吃的是粟米,而且还在暖和的仓库里安了家,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惊扰。

李斯说这件事情让他获得了很大的感悟。

他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如果想要荣华富贵,关键还是在于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至此,李斯对成功的渴望更加强烈,这也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韩非则不同,韩非是出生于韩国,天生的贵族。

可是韩非却也有着自己的苦恼,韩非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说话结巴。

要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百家争鸣,政治家想要立足于世,必须要有良好的口才。

而韩非的口吃带给他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所以韩非的笔变得更加尖锐,写作也成为了他向世界阐述思想的一种方法。

很多时候,韩非写故事经常喜欢运用反语、讽刺、影射这样的文笔,他认为这也反映出他当时的一种无奈的心境。

一个是出身低微的小吏,一个是天生贵族,机缘巧合都拜在了荀子门下。

韩非的理论水平其实要高于李斯,在很多场合就连李斯也表示出自愧不如。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但是韩非也知道,在实践方面自己是不如李斯的,他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实践。

虽然两人都是荀子的学生,但韩非和李斯都并不完全同意荀子的一些儒家思想。

二十多年前,长平之战,赵军直接被坑杀了40万余将领,赵国大伤元气。

至此秦国在战国七雄当中已经没有了强劲的对手。

与此同时战国时期各种各样政治思想也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在荀子的思想理念中,仁和义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君王时常关心百姓,将百姓的生活与自己时刻牵连在一起,那么百姓也自然愿意奉献出所有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即使是战争,百姓们也会勇往直前,这也决定着战争的成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