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看小说网>都市言情>水浒有天庭>第三七五章 东夷乱 上

第三七五章 东夷乱 上 (1 / 4)

有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甲乙两方打仗,双方各有六人。甲方俘虏了乙方两人,双方对比为6∶4。如果甲方把俘虏的两个人纳入自己的队伍,则双方对比就变成了8∶4。

我们回顾一下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军与解放军的实力对比: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国民军有430万人,解放军为127万人,实力对比为3.4∶1。

一年后的1947年6月,国民军有373万人,解放军为195万人,实力对比为1.5∶1。

1948年2月,国民军有365万人,解放军为249万人,双方实力已经接近。

到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只剩下204万人,解放军则上升到358万人,形成了压倒优势。短短两年多变化如此之大,除了解放军在战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歼灭大量国民军之外,通过教育改造,把大批国民党俘虏兵转化为解放军战士,是加速双方实力对比转换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在战争中融化俘虏,改造俘虏,补充部队,是解放军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

此外,众所周知,人权问题在西方国家里从来不是问题,他们主张love peace,主张内心平和少点纷争,主张各国遵守日内瓦公约,但是在一战二战那个纷争的年代,西方列强在侵略和扩张的时候就立马撕开了友善的面具:

几十万二战被俘盟军遭受着“巴丹死亡行军”和“泰缅死亡铁路”等虐俘大大小小的暴行,简直惨无人道。

相反,作为被侵略的华夏面对战俘一直都是怀揣着“宽大矜怜之意”,“妥为待遇,以示博爱”,恪守日内瓦公约,守尽人道主义和善心,这足以令虚伪的西方列国汗颜。

华夏在对待战俘上的做法,绝非只是做做样子,而是有蕴含其中的大智慧。

“战俘营”变“收容所”――1962年,解放军在边境吊打印度军后,俘虏了3968人印军,其实战前很少有人能估计到居然能抓这么多俘虏,不过解放军还是严格按照传承下来的优待俘虏政策和《维也纳公约》对被俘人员给予了超规格人道主义待遇。

比如战俘营还没建立起来的时候,就有被俘印度军官进行抗议,说不能叫战俘营,因为中印之间尚未宣战,所以他们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俘虏,这一任性的抗议理由让解放军觉得好尴尬。

不过在请示上级之后,出于适当的照顾一下情绪以方便其后管理的考虑,解放军还是把“战俘营”改成了“华夏XX边防部队印度军人收容所”。

有人认为这已经很不可思议了,结果后面还有更匪夷所思的抗议。比如,廓尔喀族的战俘为了抗议战俘营供应的粉条不好吃,曾绝过食;而某一个战俘营的印军战俘为了抗议解放军看守“严格管理”,还曾发生过冬天拒绝穿棉衣拒绝盖被子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