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看小说网>都市言情>水浒有天庭>第四零三章 精耕细作

第四零三章 精耕细作 (1 / 4)

至此牛耕终于在李陵的紧紧盯着下,开始走向大商每一个角落,大商的新时代来临了,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商周“石器锄耕”——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的历史在这里已经拐了一个大弯。

田间地头到处可见或两头或三头牛在拉犁耕作:

农民们先把牛绠绳拴好,牛套整理好,然后把牛套在一起,扎好肚带,再扯一根缰绳系在牛耳上,农夫通过扯拽缰绳来“指挥”控制牛的行进方向,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执鞭、扯缰绳进行耕作。

多么美好的田园画面啊!

不过李陵也知道,农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精耕、化肥、农药、套种?那是万里长征才走了一小步啊!

要知道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才算全面进入牛拉犁耕的阶段,并以耕—耙—耱为体系的精耕细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当然那时候还是直辕犁,但结构已经相当完善,应用更加广泛。

大商在李陵的指点下,有了曲辕犁的应用和推广,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耕地的质量。至于曲辕梨的改进,比如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等等,这些就需要在实际生产中,持续摸索了。

我们很少人知道:正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成为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原因在于:石制和木制农具的工作效率很低,不可能精耕细作。原历史时空商和西周虽有青铜农具,但使用不广,铁农具出现于春秋,至战国而广泛使用,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工作效率显着提高。

这一切大商已经有了,那么自然而然,精耕细作便在大商孕育而生了。

历史书上这样记载:“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李陵附身纣王所在的大商,不需要多么精深的精耕细作技术,他不着急,可以慢慢来,只要个大体框架就可以了。

精耕细作,有个专业的解释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

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

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

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c,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

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