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进城 (1 / 4)

三人出了老者的家后,段棋回身从腰间的钱袋里取出一串铜钱和几枚大钱交给了周斌。

“小斌子,这是你这个月的月钱,随还剩小半月时间,不过想来你许久未进城了,都预支与你,看你自己想买些什么,申初时分再回到这里等我。”

他没有带着周斌去见县令,怕不太懂规矩的周斌冲撞了人家,这个年代,县官在这一亩三分地也是大官,怠慢不得。

“知道了,少爷。”周斌兴奋的应道。

拱了拱手送了两人离开,周斌兴高采烈的开始在县城里闲逛。

这正宗的古代城市他可是第一次见,当然想要好好的逛一逛。

边走边瞧,周斌发现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还是挺丰富的,至少有钱人的生活够丰富。

在街道两边,不只有靠着墙根摆摊的小贩,各种正八儿经的商铺也很多,裁缝铺、胭脂铺、酒楼、当铺、赌场、肉铺、油坊琳琅满目。

他挨个都进去看了看,虽然有时会被赶出来,但还是乐此不疲。

中午的时候,周斌找了一个路边的小摊吃午饭,点了一碗猪肉混沌,两个馒头,一共花了十文钱。

‘按照一上午逛铺子时问的价来看,这一文钱相当于三毛人民币左右。’周斌用筷子敲着小桌上的茶碗,按照大量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大概估摸着一文钱的购买力。

其实用这个年代的货币的购买力与现代社会货币相比是错误的,基于生产水平的不同,嘉庆年间上等大米一石九钱八分二厘,就算是一两银子吧,一石约等于125斤,周斌跟人打听了一下,一两银子可以换一千二百文,大概一斤米才十文钱,而猪肉的价格分部位是四十到六十文一斤,在现代能用六斤米的价钱买一斤猪肉吗?

无谓的换算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周斌逛了一上午发现城里唯一一家胭脂铺中最便宜的一款水粉也要九百文一样,毫无对比的必要。

他现在手里有七个大钱,通过观察街边小贩的生意,他发现这种大钱就像是大额钞票,他手里这种一当五十,可以顶做五十铜钱来用。

剩下的是穿成一串的孔方兄铜板,大清发行的各种通宝他手里有好几样,一共三百文整。

正好是周斌一月的工资。

等热腾腾的现包混沌和馒头端上来后,周斌一边吃着一边又继续算着自己的收入水平。

结合鸡鸭肉类还有蔬菜粮油的价格算了算,大概一个有自己房子的三口之家,一月大概需要一千六百文左右的生活开支,那么按照供需平衡的市场规则来说。这一家人两个劳动力算上结余来说,平均一个月的收入在两千文左右,一人一千文,也就是一吊钱。

‘合着我还没到这个时代的人均基本工资呢啊。’周斌好笑的想着,‘不过供吃供住的话,一个月拿半两银子的收入也算可以,尤其是我根本就没有住的地方,这就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开支。否则真给我一千文,我上哪里找区区四百文一月的房子,还得跟陌生人合租。’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