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看小说网>历史军事>我当正德>第93章 你爱大明吗

第93章 你爱大明吗 (1 / 2)

要明白朱厚照身为大明的皇帝也仅仅只敢打个擦边球,而不是像处理朝臣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刀就杀。就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卫所制度。

明太祖朱重八在经过多年努力,在统一南方挥师北伐后,建立了明朝。由于当时战乱刚刚结束,明朝还是处于马上打天下的状态,所以明军数量相当庞大。具《明史》记载:“国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按现在大部分认可的换算法,一卫大约按5600人计算,那明初有三百万上下的军队。

这对于刚刚饱受战乱、灾害、疾病,急需恢复生产的明朝而言,是个沉重的负担。

对于几百万明军,在边疆趋于稳定要把目光转移到生产上来的朱元璋,肯定是不会将他们裁撤掉的。大规模裁撤,估计后面李自成的故事就要提前上演。除了大天朝也没有敢裁军百万。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不威胁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卫所制就是不二之选。简单点讲,卫所制,就是老子是军人,儿子也必须是军人,世世代代,不可变更!当军户有个好处,就是朝庭发给土地,让军户们自己养活自己,有仗打的时候,就是兵,没仗可打,就乖乖的当农民。

其实,这也不能怪朱元璋。朱元璋自己就是贫苦农民出身,所以他能深刻体会到严苛的税赋对于农民意味着什么?朱元璋曾说:“今海内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这也就是朱元璋的初衷,几百万人都坐在那里吃皇粮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把这些青壮劳力分配去种地也是不错的选择。正所谓“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更是“两分守城,八分屯田”当然,根据土地贫瘠程度会有一些调整。但是屯田所得的粮食超过一半要作为“籽粒”上交,甚至许多地区剥削比例高达七成以上。名义上,籽粒是归国家所有、供作战的旗军作为军粮使用,但实质上则是被世袭军官所支配。

世袭武将更是大量夺取卫所屯田、奴役军户来进行耕种,以维持自己的私兵部队。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明朝中后期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召募兵强于卫所兵,而家丁,则强于召募兵,站在家丁们最顶层的,就是各大豪门的家丁亲兵。大汉奸吴三桂少年时也曾勇猛过人,单身冲进建虏阵中救父,所带领的,就是家丁。

我们说卫所士兵战斗力羸弱,从他建立的那一刻似乎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他的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将庞大的军事人口转移到社会生产中去。只是后来由于土地的持续兼并以及大量的利益群体盘根错节,明朝统治阶级想取缔掉卫所制度已经不太现实了。

而这一切,一生戎马的成祖朱棣早就已经意识到了。在他“靖难之役”以及后来征蒙古的战事中,明军战斗力的下滑就已经有所体现。意识到问题的朱棣,在将大明的都城迁到北京后,永乐时确立了九边总兵制度,由中央下辖的兵部进行管理,与这一体系相适应,便产生了营兵制,而朱老四更是一手打造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京营。随着京营建立,明军就拥有了二十多万常备军。而且在之后的九边重镇,也逐步以职业军人取代卫所士兵。可是,广大的内地由于种种原因,卫所制度还是保留了下来形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局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