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看小说网>科幻灵异>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366章 如何取舍

第1366章 如何取舍 (1 / 3)

一番谈话,赵昺通过王应麟的解说和自己所知,已经基本了解了历史上政体的演变,也明白了体制的更迭其实就是皇室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变化,简单点儿说根源就是皇权与相权两者间不断斗争的结果,即皇室是不是即算政府?若把皇室和朝廷划开,这两边的职权又怎样分?

这点可以从宰相名称的变化中便可窥探一二,不同时代官职的名字不一样,但实际上是一样的作用。当宰相的权力过大,让皇帝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时,他便新设地位较低亲信的秘书机构,或新取名字,或沿用已有的职位名字。然后这个秘书机构取代原来的宰相机构成为真正的掌权机构,而后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机构。

而这就是所谓的宰相失职。因宰相职权,本该领导政府,统治全国的,可皇帝老儿感觉不安全,把这项职权夺去了,又把他们的秘书像中书门下尚书之类来代行政府宰相的职权,而多是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事。

汉朝最早掌握机密的是尚书,然后是中书,其出自曹操的相府的秘书机构。曹丕篡位后,变成中书省,然后是门下省,这个机构在西晋和北朝很重要,有侍中和黄散两级,黄散是黄门侍郎和散骑常侍的合称,此时南朝对应的是中书通事舍人。

但是担任之人都是位高权重,皇帝又感到没法信任如指臂使时,他就会再设新的秘书机构,历史就这样进入新的循环。他们一旦不干什么正事,皇帝也信不过他们时,然后就是唐代的枢密院,满清的军机处。而区别是唐后已不是汉代的老样子,老制度,却又换了崭新的一套。

唐代的政府权力已有政府与皇室的划分,就政府来说,变化很大,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政府中最重要的是相权,假若相权变动,一切制度必要随之变动。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就是把以前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换言之,便是把以前皇室部分权利重新交还政府。

三省六部制因为诸多优点而备受推崇和赞美。比如,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利,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文化的发展等。赵昺也有同感

从制度的传承角度看。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对秦汉以来三公九卿制的发展。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并立,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完善;从职能的转变来看。三省和六部的官员处理的都是政府事务,宫廷内务另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处理,它的设立表明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彻底分离转变,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从权利的制衡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皇权与相权的平衡。

按照三省六部的职能,中书决策、门下审核批准或者封驳、尚书执行,然后分发六部执行。而赵昺按照现代政治学体系来看,中书和门下其实扮演的是立法机关,以及最高行政机关的决策部门;尚书及其六部,其实是政务院的非决策性执行机关。

至于六部对应现在什么部门,因为古代的官制体系分类结构纷繁复杂,与现代完全不同,难以一一准确对应,大概上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