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1 / 3)

火势冲天,文秀才的父母发现六郎和张夫人还没救出来,披上湿棉被就冲进了火场。文秀才的父亲当场就被倾倒的房梁压死,死前拼尽全力推开了文秀才的母亲,她的怀里,抱着晕厥的六郎。最终,母亲将六郎母子送出火场,可还是因为在火场中受伤,在大火后的第二天就撒手人寰。

母亲临终前拉着文秀才的手,只对他模糊的吐出两个字“感恩”。郎中说是火场里的浓烟,烫坏了她的嗓子,殃及肺腑。文秀才觉得那样的伤一定很疼的,但是母亲的表情却十分安详。那时的文秀才觉得,母亲大概是认为想说的话太多说不完,干脆不说了,只是静静的拉着文秀才的手,微微笑着。文秀才长大才明白,“感恩”二字,已经消耗了母亲全身的力气。

从那以后,张家就待文秀才极好,张六郎就更加不用说了。自小习武的他多少有些江湖习气,所以成日里总说文秀才是他过命的兄弟。

可是张家对文秀才再好,都无法改变他仆从的出身,也无法抚平他内心的自卑。母亲的“感恩”二字重重的压在他的心上,年龄越大,他对母亲用意的理解就越深:这一切不是他应得的,不要以救命恩人之子自居,要懂得感恩。

因此他从不敢奢望娶亲。在张家这么些年,也见过些世面,又是个读书人,一般人家的女子他是瞧不上的,而有些资历的人家他又自知高攀不起。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竟到了二十出头的年纪。

他刻苦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一来报答张家栽培之恩,二来可以堂堂正正的求娶大户人家的贤良女子为妻。可是如今,六郎竟然让他娶一个丫鬟,一个被家里人卖身为奴的人。他文秀才能脱贱籍,是父母用性命换来的――父母双亡没多久张老爷就给他赎了籍契,怎么甘心娶一贱籍女子为妻,即便成婚能为她赎籍契,那也不是笔小数目,文秀才不愿为张老爷增添任何额外的经济支出。

因此文秀才并没有把六郎的提议放在心上,也并不打算娶一个侍女。直到某个黄昏,晓烟跟他吐露了心意,他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小丫鬟,确实有些城府的。

那日学堂散学早,晓烟特意为五哥和文秀才做了桂花糕,五哥吃完饭拿了桂花糕就去街上找玩伴了。晓烟在收拾完小厨房后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去,她沏好了茶送到书案前,从文秀才手里拿过墨条开始研墨。

“先生博学多识,又成日里与张家六郎在一起,想必定然是仗义之人”。

“姑娘谬赞了!文某愧不敢当!”

“与我成婚可好?”

晓烟问的突兀,文秀才愣住了,转而呵呵一笑,“姑娘莫要说笑,婚姻大事,岂可儿戏!”

“与我成婚,可救我于水火。奴婢自觉先生仗义,才提这不情之请。奴婢不求做正房,妾室也行。”

“此话怎讲?”鬼使神差的,文秀才提了一问,如果不问这一句,可能后来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小姐即将出嫁,我若没有婚配,定然是要陪嫁的。我愿意伺候小姐一辈子,但是却不愿意让她心生龃龉。小姐待我极好,但即便如此,也定是不愿我与她分夫君的恩宠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